通知公告
重要新闻

理论研究

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理论研究

辛亥革命前后的谢无量
来源: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都市委会企业总支部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2-05-19

  1905年,年仅21岁的谢无量投身爱国同盟阵营,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。他参与马一浮创办的《翻译世界》杂志的编辑工作,同时为《苏报》撰写了大量稿件。该报于1896年创刊于上海,宣传改良,倾向革新。1903年夏,该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活动,聘章士钊为主笔,章炳麟、蔡元培、谢无量等为撰稿人。因发表邹容的《革命军》和章炳麟痛斥康有为改良主义的文章,鼓吹革命。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,于6月30日逮捕章邹,7月7日查封《苏报》。谢无量曾以《革命军》为题,撰写了宣扬支持邹容等进步思想的文章,又报道介绍了章太安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的文章,认为康有保皇之意,并喻指光绪为小丑,这些文字同样触怒了清廷,谢为躲避追查,先是在京郊藏匿,后又躲进一家书店,随后回到芜湖避难。同年10月,谢无量参加编辑《国民日报》,该报开辟专栏,重点“揭露清廷官史腐败黑暗及祸国殃民”之事,还刊发“向往马枯士(即马克思)之革命共产主义为圭臬”等文章,同样遭清廷干预,被迫停刊,谢无量再次避难到日本西京,恰遇马一浮从美赴日,赠谢英文版《资本论》(第一卷),谢从此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。

    1904年9日谢从日本归国。1906年在北京应章太炎、于右任之邀担任《京报》主笔,重点撰写社评时事文章。1907年,因镇压义和团被清廷重用的陆军第三镇统制段芝贵,欲攀升黑龙江巡抚一职,便以一万二千两银子,买天津大观戏园歌妓杨翠喜献给清廷工部尚书载振。谢无量将此事原原本本在《京报》上予以揭露,另还报道了段的其他行贿皇室的丑事。曝光之后,京津震动,清廷不得已将段革职,载振也受到申斥并辞去官职。但慈禧太后却恼怒于《京报》所为,下诏令京城巡警总厅查封《京报》,并暗中筹划拘捕编辑谢无量和有关人员,谢闻风声后秘密离京,避难至上海。
    1909年,谢回到四川,与张澜等一起参加立宪运动,同苏、浙、鄂、湘、粤等立宪派联合起来,发表宣言,力颁宪法。谢受托代四川省咨议居撰写《国会请愿书》,指出“天下情势危急未有如今日之亟者,内则有盗贼水旱之警,外则有强邻逼处之忧。”“当局宜博咨天下之贤士,群策群力,急起直追,以救危亡于万一……亟盼速定大计而开国会,以顺人心。宗社安危,在此一举。”
    1911年,清廷假铁路国有之名,将民间自筹资金欲建的粤、汉、川铁路收归“国有”,后又出卖给英、法、德、美四国银行。川民激愤,首先发起保路运动。成都的蒲殿俊、罗伦、张澜等邀谢无量参加,谢与川省革命人士积极宣传组织,短时“保路同志会”即达数十万众。请愿群众虽遭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,蒲、罗二会长也被逮捕,但却激起人民更大反抗。同盟会也趁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,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。可以说,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前奏。二十多岁的谢无量在这场运动中更奠定了革命新锐的思想。
    1912年,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,但英法帝国主义不承认南京政府,还公开要挟孙中山下台。谢无量对此愤慨有加,当年即回上海任《民权报》、《神州日报》主笔,发表文章,坚决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斗争。1915年1月18日,日本向袁世凯提出“二十一条”,东北领土主权被掠夺。谢无量接连发表《炎黄领土,岂容出卖》、《血肉同胞,誓与争还》等文章,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袁的卖国行为。
    1917年,是谢无量一生的转折点。他的革命文章引起孙中山先生注意,同时孙又读到谢的《中国妇女文学史》、《中国哲学史》、《中国大文学史》等著述,孙慕其思想和才华,于7月写信约见谢无量:
无量先生大鉴:
    国家多难,全仗贤豪群策群力,方能济事。望先生每日(旁注:本礼拜)下午四时,驾临敝寓,会议进行,是所切祷。手此,敬请
     大安
     孙文
    接此邀请,谢无量准时拜见了他心中崇仰的孙中山。孙示所著《建国方略》,征求谢的意见,两人谈既欢悦又融洽。谢还携《建国方略》原稿回寓所仔细阅读,几天后奉还,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。孙中山认为谢正直负责,接受了谢的意见,谢也觉得孙先生“雄才大略,高瞻远瞩”,中国的前途可望。据谢无量夫人陈雪湄所谈“见孙中山后,谢无量如在崎岖征途中找到燃犀之照,从此投身革命,前进的步伐更坚定了”。谢无量在孙中山感召下立即参加了同盟会,当年即不时参加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的诸多事宜。1923年3月,谢无量去广州,适值孙中山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,谢听命协助工作。当年孙中山特派他和孙科、陈剑持孙的密函经上海至日本长崎又转朝鲜平北到了沈阳,会见了张作霖,陈述利害,提出“东防倭酋”的战略主张。然后再去天津说服段祺瑞与张联合,又邀冯玉祥在天津商讨了联合协议,后称“孙、张、段三角联盟”,排斥了直系吴佩孚,抑制了北方相互混战局面,史称“小北伐”或《反直三角联盟》。1924年11月谢无量由天津回上海,孙邀谢先返北京,行前正式任命谢为大本营特务秘书(即机要秘书),后又兼参议。当年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,孙抱病而行。谢无量早已经安排好食宿及安全工作,并组织数万群众于12月31日在京欢迎孙中山先生。遗憾的是,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,有如太阳陨落,令谢无量万分悲痛,同时也让本来欲跟着孙先生大展宏图的他倍感失落。
    纵观谢无量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历程,便会发现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促使革命的爆发,反过来这场革命又影响了他们一生,最后他们都集合在孙中山的旗帜下,为以后中国革命胜利打下了最坚定的基础。
 
下一条:

图片新闻  民革介绍  《四川民革电子版》  关于我们  联系我们